皂 角 铺
江学泰
自县城沿312国道西行
皂角铺,唐朝时叫层峰驿,是商於古道上着名的驿站之一。因在村前有两座山峰,形影奇特,互相映衬,形成一道迷人风景,离山不远处便是南下江南,北上西安到达京城的一条大道——312国道。古时这里曾是三里长街,石铺街面,街道两傍铺面林立。有旅店、骡马店、小吃店和杂货店等。街上行人熙熙攘攘,常是一番热闹的景象。唐朝的韩愈、宋朝的苏轼,被贬南下曾途径这里旅店小住,并留有诗篇。特别是韩愈在唐元和十五年,被贬潮洲后又奉旨进京,在返回长安途中行至层峰驿时,又怀着凄凉哀伤的心情,来到当年随他南去途中病死安葬于层峰驿西岗上的亡女坟前,悲痛欲绝地写下了《祭亡女文》, “数椽藤京木皮棺,草殡荒山白骨寒。惊恐人心身已病,扶异沿路众知难。绕坟不暇号三匝,设祭唯闻饭一盘。致汝无辜由我罪,百年渐痛泪阑干”!诗意表达了对亡女的愧疚之心,倾诉了对女儿的怜悯爱惜之情。题诗后放声痛哭,当地百姓见此情此景,大受感动,自动在西岗修一草亭以示记念,后人称其为“韩公亭”。时至解放后,国家考古队曾前来发掘坟莹,但坟墓中只有青砖和残留心的尸骨,再无他物,留给世人的是阵阵伤感和哀叹。
宋朝以后有人把层峰驿叫“照脚铺”。这是由宋太祖赵匡胤的坐骑,自试马寨受惊向东逃至层峰驿的街道时,不知什么原因,马踏青石在街面上嘶叫着跑了三个来回,在街上的青石上留下深凹的马蹄印,让乡邻们惊叹不已,于是就把这里改口叫“照脚铺”。后来在明朝将灭亡时,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潼关落败撤至富水生龙寨后,在层峰驿对面的金银山顶上就开设了打造兵器和盔甲的“铁匠铺”,“铁匠铺”里终日炭火闪烁,锻打的铁块泛着耀眼的青光,锻造的铁锤声震耳声响,让方园五里外的人们都感到心惊肉跳,所以有人见景生情,又提议把这里改称“铠甲铺”,但李自成起攻打中原后, “铠甲铺”停业,其地名也就作古而去了。
层峰驿的冯家庄边,不知什么年月,有什人,栽了两棵皂角树。大的一棵皂角树至民国时胸径就有
最大的一棵皂角树在清朝末年,树身离地两尺的地方树心就腐烂成为空心了,树心空间能容三五个孩童躲进树中嬉闹。后来,每天夜深人静之时,这棵树中便传出一女人的哀伤哭泣声,还有人半夜子时发现,一披头散发的女子在路边徘徊,时而露出狰狞凶目,路人遇见被吓得屁滚尿流。所以就有人说这棵树,是一女人变的树精,日后必会作怪,危害乡邻。这事乡间说多了,果真了有灵验。后来不知是那一年农历七月七,这棵千年古树遭了雷劈。树倒下了,身心里满是女人的长头发。另一棵皂角树虽生长旺盛,又是皂角铺地名的一大象征,但在大炼钢铁的狂热年代里,仍然没有逃脱劫难,被砍拥入了炼铁炉,一炉火,使这颗古老的皂角树灰飞烟灭,一炉火,带走了见证千年世事演变的岁月记忆,但这两颗皂角树,改写了永久记忆的老地名——皂角铺。
生长皂角树的层峰驿,民国中期县府曾在此设立。作为行政建制的“层峰镇”管辖三乡八保。历史的兴盛和悲凉已经走远,但皂角铺的今天已焕发出了美丽的青春,皂角铺人用自己勤劳和智慧,书写着一个个更加脍炙人口的新鲜故事和新时代的不朽篇章。
